本报讯(记者翟维鹭实习生杜茜)黄金周结束了,为期六天的假日版消费热点聊天室也将告一段落,在本期关于“消费一得”的话题中,广大热心读者充分显示了强烈的参与,通过对节日期间消费体会的互相沟通,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“消费理念”也不断“浮出水面”。消费一得,不仅是某一位读者的“一得”,更是广大消费者共同的“一得”。乐趣总比“教训”多 虽说聊天室里也不乏“发牢骚”、“道苦水”的读者,但大多数讲述的还是消费的乐趣。其中有因为节日期间赶上物美价廉特价品而“暗喜”的、有因为长假里有机会“淘”到心仪商品而“满足”的、有因为通过个性消费得到新发现新体验而“激动”的、还有因为了解市场后没买不该买的东西而“庆幸”的,这些“乐趣”比起“因商家打虚折而受坑害”、“商场趁节日敲竹杠抬高价格”或者“故意借口打折特卖而逃避售后责任”等带来的“消费教训”,还是占据了节日市场的主流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市节日市场也在逐步成熟和规范。节日消费趋冷静 从热心读者的表述中了解到,略带“盲目”色彩的“疯狂式”节日消费已经明显趋冷,取而代之的是真正务实的消费观念。不少消费者都表示,七天黄金周里,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和放松是更重要的,盲目的节日消费比起根据度假需求而进行的按需消费,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,更何况消费高峰时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都会大打折扣。正如聊天室中一位读者所说,节日消费的特点应该从集中的“热潮式消费”向“冷静型消费”转变一下了。消费模式多样化 事实上,通过广大热心读者对自身消费经历的表达也不难发现,节日期间消费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也比较明显。有直接到卖场痛痛快快消费一把的,有坐在家中动动手指网上购物的、有三五成群结伴出游休闲放松的、还有“昼伏夜出”热衷晚间消费的。从读者各自的“消费一得”观点中,体现的是商业市场的全面兴隆、无定式的消费模式和广大市民百姓日趋成熟的“消费新理念”。 |